首页青春团队新闻阅读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电气化公司锦赤六标经理部副总工程师李春耕

稿件来源:局团委发布日期:2024-04-26 07:19:27

  现任电气化公司锦赤铁路综合六标项目部副总工程师的李春耕,1981年出生,2005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底主持锦赤六标和燕山湖项目的技术工作。工作中他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和同事,生活上关心他人,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成绩突出。

刻苦钻研学习   扎根施工一线

  “出门三件宝”,这是同事们对李春耕的褒扬,也是他肯学、肯钻的真实写照。他无论走在那里,身上总带着三样东西:图纸、工具书、笔记本。在同事们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学习狂”。“耕总学技术那叫玩命,每天他比别人早一个钟头起床,晚一个钟头睡觉。不管多么辛苦,他一点都不放松。”

  2005年8月李春耕毕业分配到公司镇胜24标工作,刚到工地正巧遇到项目部新买了一台隧道激光断面仪。仪器是买来了,但是整个项目部无一人会使用,项目部领导考虑新分配的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于是就把仪器交给了李春耕。他拿到隧道断面仪后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开始学习软件,如何把隧道图纸断面数据编入仪器程序,如何正确使用仪器来检查隧道超欠挖情况成了他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尽快熟悉掌握仪器编入程序,晚上李春耕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尝试把隧道二衬图纸断面数据输入掌上电脑。白天一人背上仪器到已经做完二衬的段落进行断面测量,然后跟隧道标准图纸断面进行对比来检验自己设置的程序,经过一次次研究调整,李春耕终于掌握了仪器正确的设置及测量方法。

  在学习使用仪器过程中,李春耕进一步掌握了隧道的光面爆破技术,并将爆破与隧道断面仪进行了结合。李春耕在进行隧道断面测量工作中总是不辞劳苦,每天坚持在生产第一线,每次在工地他都相当认真,现场根据施工图纸对比研究实际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安全质量要求,仔细核实。回到办公室,李春耕又在纸上模拟重现工作场景,认真核定,调整隧道炮眼间距,并将参数输入断面仪中,用仪器精确的放出炮眼位置,确保隧道爆破无误。就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肯钻学习精神,自参加工作以来李春耕负责施工的项目从未出现过大的误差。

狠抓施工技术   培养锻炼新人

  锦赤经理部现有44名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为此李春耕办起了“补习班”,组织技术人员学习上级下发的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同时结合施工生产的重点和难点,带着技术人员深入工地,结合现场的实际,要求大家无论是桥涵还是路基,都必须按施工程序和规范认真操作,切不可投机取巧。

  2010年锦赤项目部施工逐步进入大干阶段,各项工程全面铺开,施工技术管理尤为重要。为确保技术素质过硬,李春耕积极学习连续梁悬灌和地下水路堑施工技术,从连续梁挂蓝的设计、论证到选择连续梁合拢最佳时间,从地下水路堑工作降排水方案到U型槽施工工艺无一不是他学习的重点。“只有自身业务素质硬才能谈得上对别人进行培训,不然就是误人、害己”。这是李春耕对严谨技术工作的要求,也是对他人和企业负责的表现。在自己掌握技术的精髓后,李春耕先后进行10余次讲课,指导技术人员学习连续梁施工、隧道安全施工技术、路基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在他的认真培养下,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有了长足的进步。

优化组织方案   破解施工难题

  “建世界一流的铁路,不但需要掌握技术,更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儿做起,一点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这是李春耕的工作态度,也是他成为优秀技术人员的重要前提。

  锦赤六标一工区管段内集中了全标段的地基处理,且地基处理形式多、质量检测标准高,给当时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保证地基处理的质量可控及施工进度,他带领试验室和工程部人员一起进行地基处理的工艺性试验,确定各种技术参数,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地节省了大量施工时间。

  2010年,跨赤通高速公路匝道特大桥和老哈河特大桥跨小叶线的连续梁设计为悬灌,该施工工艺虽然目前已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当时项目上的技术人员经验有限,特别是对挂篮施工工艺基本都没有接触过,因此选择合理、稳妥的施工方案成为本项目的重中之重。老哈河跨小叶线连续梁0#块单侧长2.4米、宽6米、离地面高32.5米,如此小的工作面,如何解决0#块现浇施工成了难题。经过现场调查考证,他分别从三角支架支撑、满堂支架和硬性钢支撑三个方案一一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发现虽然三角支架支撑最省时、最经济,但同时对支架的材质、焊接等要求较高,并且项目部缺乏相关的施工经验,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安全事故。经过再三对比考虑最终选择经济适中、安全系数最高的硬性钢支撑方案,他从连续梁施工方案的选择、挂蓝设计及检算、支架搭设方案及检算进行了一次次对比、优化,确保了全线的5联连续梁安全优质的完成。

  地下水路堑工程如何解决在路堑深度9-20米、地下水埋深1-7.5米、部分段落地下水承压水头高度2-5米的环境中施工成了项目部的一大难题。李春耕提出,趁着在2009年-2010年上半年该段落受征拆影响无法施工间歇,迅速制定沿线路基两侧交叉打管井观察地下水位的方案,带领技术人员观察水位随季节变化情况。经过近一年的观察发现,该段路堑地下水随季节性雨水、地形变化较大,于是选择避开在雨季施工的方案,同时设计、优化降水方案,确保了该地下水路堑工程顺利施工。

  李春耕作为一名土建技术战线的排头兵,日日夜夜奋战在技术工作第一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局、公司荣获多项荣誉: 2009 -2011年连续三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8-2011年连续四年在公司技术人员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08年、2011年分别获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称号;2011年他主持的锦赤桥梁QC小组《连续梁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荣获局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技术如同梅花一样,历经无数挫折和失败,最终成熟、绽放。李春耕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作风务实、廉洁品格和奉献精神影响和带动着周围同事,树立了一名技术管理者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红土地上的“发明家”——记中国中铁劳模、优秀青年农民工徐

下一篇: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记八分公司青年工程技术专家纵震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