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速写新闻阅读

人民网:路,在他脚下延伸

稿件来源:城轨分公司发布日期:2016-06-08 16:12:56

这是一群可敬的“地下工作者”,他们每天用12小时不见阳光的坚持,在地下联通城市居民的生活圈;

也是一群可敬的“地下航母”船员,在高温、缺氧、潮湿、噪音的环境里生存,只为在泥土中镶起洁白如玉的快速长廊。

在这样一群人中,有一位具有代表性的“90后”小伙子,1992年出生于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珍珠城”——安徽蚌埠,2013年7月毕业于华侨大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他叫邹泽泽,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员工,中国中铁四局第八届青年技能大赛盾构机械操作比赛状元。

曾与中国中铁“状元”每日交班

毕业后加盟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的邹泽泽,被单位分配至南京地铁S1机场线项目部。

从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出过“状元”的地点。不仅是如今的邹泽泽,还有中国中铁第十四届青年技能大赛盾构操作比赛状元张恒和第七名的罗浩。而邹泽泽那时候恰恰就是罗浩的徒弟,与张恒所在的小组两班倒24小时保持盾构不停掘进。

“整天见不到阳光,不知道白天还是黑夜,刚开始那段时间,人总是懵懵的。”第一次在盾构区间内见到城轨9号盾构机,邹泽泽兴奋之余,难免会产生不良情绪。而艰苦的工作环境是盾构操作者每天都要面对的。

地铁建造24小时不停,盾构操作实行的是两班倒,每班组在地下要连续工作12小时。幸运地是,邹泽泽在“导师带徒”体制下遇到了一位好师傅罗浩,又与张恒所在的另一个班组“同台竞技”每日交班。那段时间里,作为一名见习生的邹泽泽,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检查各种设备仪表,研究地质资料,采集土样,然后进行正常掘进并监督管片拼装质量,不断在理论学习与现场实操中提升技能。

“从来对心灵鸡汤不感兴趣,过硬技术才是硬本领。”这就是邹泽泽坚持下来的信念。

一件发黄的白色T恤杉

在邹泽泽刚分配到南京地铁S1机场线项目部一个星期,盾构机在他值班期间出现了出土外溅现象。经过检查,发现是输送泥土的皮带机两侧挡板松动造成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外溅的泥土将覆盖到管片小车上,对后续的管片拼装及现场文明施工造成很大影响。

这不是一个很难的技术问题,却很难处理!因为皮带机上方平行位置就是盾构螺旋机,中间差不多只有40厘米宽的空间,仅容得下一个人平躺!

总得有人上去!躺在泥水交织的皮带上,双手从内侧撑起松动的挡板,方便外部人员固定。

“你上的去?”采访中,笔者看到现在的邹泽泽圆圆的肚子,这直径,应该也大于40厘米。“刚来那时候,还是很瘦的呀。现在这幸福幸福项目部,不想胖都很难啊!”邹泽泽不好意思的扶了扶黑色眼睛,辩解道。

由于盾构机刀头工作时与岩土发生摩擦产生热量,盾构机前面的热量更大,要用冷却水管给盾构机降温。为了让地下作业的工人身体感受舒服些,要多用些电扇、鼓风机加强空气流通,但降温效果却很有限。他说,他曾亲眼看到一位操作工人在高温的盾构区间里中暑晕倒。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名“90后”毅然爬上皮带机,足足用手顶住挡板20分钟,最终与外部人员一起完成了此次维修。而他身穿的白色T恤(由于刚到项目部一个星期,工作服还在定做中),已然被汗水和淤泥渗透成了花衣服。

“洗了,根本洗不干净,就干脆保存起来留作纪念。”

两次机会看清盾构机心脏

一台完整的普通盾构机长度约63米。转场过程需要3台200吨超长卡车和6至7台普通卡车装运。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地下穿行期间,由于前部盾体(盾构机的核心部位)深入土层,一般盾构操作者根本无法弄清它的内部构造,进而也影响到对盾构的整体认知和操作水平的提升。

2013年11月,随着南京地铁S1机场线盾构区间的顺利贯通,邹泽泽受命奔赴上海,进驻了公司新购入的3台小松盾构机厂家,名为监造,实为“偷学”。一心实干的邹泽泽抓住这次难得时机,在蹲点的9个月里,一有机会就打着“监督”的旗号,长时间观看每一个零件的安装及调试,把盾构机最细致的东西慢慢的深入心中。

2014年8月,公司所承担施工的合肥地铁项目部,由于地质不好、设备老化等原因,盾构区间出土困难异常困难,且机械故障率高,有时一天连一环也推不动。公司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并指派了公司盾构部专家与邹泽泽一起,前往支援。通过分析,他们在盾构机螺旋机旁边又增加一个小螺旋机,形成二次出土,解决了现场难题,使得合肥地铁项目部盾构机能够1天推进5环,缓解了工期压力。

一个月后,邹泽泽被指派前往公司在昆山的一处盾构机维保基地,由他带人独立完成小松32号盾构机的拼装及动态保养工作。

“虽然在上海的时候看过厂家装机,但真正自己动手的时候,才发现困难重重!”面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邹泽泽一开始显得束手无策。于是他先是研究图纸,并通过电话不断地与厂家沟通和公司有经验的前辈请教。足足花了20余天,才与工人们完成第一次组装,而相比厂家三两天的速度,邹泽泽深感技术工作的严重欠缺。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经常一个人在盾构机里小范围的反复拆装,逐渐熟悉了盾构机里每一个细小构造和运行原理,为他今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年11月,刚见习结束的邹泽泽,被公司提拔为盾构机副机长。

1天两万步,激战在郑州地铁

2015年4月,郑州地铁1号线5标激战正酣,随着业主将总工期压缩一年,紧张的氛围在这所“幸福项目部”上空笼罩。

时任郑州片区分管领导的公司副总经理黄琦恒,早早地进行盾构施工人选的物色工作。于是,邹泽泽被一纸调令,调往郑州地铁1号线5标项目部,负责1.5公里长的文园北路站至龙子湖左线盾构区间施工。

经过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8月初,城轨2号盾构机从下井,到装机,到调试,邹泽泽带着他的团队仅用7天时间顺利完成,确保了8月18日盾构始发的节点工期。

掘进期间,作为重要骨干的邹泽泽一刻也没有歇着。8月下旬的一天,当他与下一班组交接完工作返回项目部已经晚上八点。正准备休息时,连续在10点、12点和凌晨4点接到三个求助电话,他二话没说,套上衣服一次次的折返于现场解决问题。

这里,我们简单算算一名盾构司机每日需走的里程。以邹泽泽所负责的盾构区间长度为例,折中考虑已推进至0.75公里处,仅上下班就要在狭窄的走道板上步行1.5公里。而事实上,他们每天还要平均进出盾构区间2至3次,以便对地面以上的龙门吊、搅拌站等机械进行日常维保。每日最少步行5公里。有时,甚至更多。

在这样没日没夜的激战下,2016月1月13日,文龙区间左线顺利贯通。

期间,邹泽泽还参加了城轨分公司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取得了个人第18名。而他的师傅罗浩在中铁四局第七届青年技能大赛上荣获第三名,并组团代表中铁四局参战中国中铁第十四届青年技能大赛,一举取得个人第七名的好成绩。

荣誉背后,邹泽泽暗暗下定决心。

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准备

这是邹泽泽备战下一届青工技能大赛的座右铭。

已经对盾构机硬件维保有较高认知的邹泽泽,这次把“修炼”方向瞄准到了软件控制,术语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据邹泽泽透露,掌握PLC程序后,只要把“带病”的盾构机连接到装有PLC程序的任何一台电脑,就能快速、精准地找出“病因”。一贯以来,盾构机PLC软件只掌握在生产厂家手里,从不对外。

2015年9月,根据工艺设计,小松盾构机厂家派员抵达郑州,着手进行拼装机改造工作。邹泽泽抓住这一次机会,带着盾构部的几个年轻小伙子与厂家技术人员软磨硬泡,硬是把“核心技术”搬到了自己的电脑里。如获至宝的他,通过查看书籍和网上看教程,慢慢地学会了一些简单程序编制。

一次,他所负责的小松盾构机外部控制屏被工人不小心碰坏了,项目部紧急买回一个3万多元的新屏,却由于不匹配无法正常使用。想要盾构机正常使用,需要请远在上海的厂家。这不仅需要花费一笔“维修费”,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郑州地铁的紧张工期耽搁不起。于是,邹泽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用他自己的电脑与盾构机进行了“沟通”,用了一个下午时间解决了问题。项目部领导看到他这种“新技术”,无不啧啧称奇。很快,公司盾构部专家也慢慢开始琢磨PLC。

2016年4月,城轨分公司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在郑州地铁5号线6标项目举行,有备而来的邹泽泽脱颖而出,获得公司第二名的好成绩。随即,他又在中铁四局第八届青年技能大赛盾构机械操作比赛中摘得桂冠,所在小组亦取得团体第一。

眼下,邹泽泽完全“脱产”,投入到紧张的备战过程。本月底,他将和公司另外三名选手代表中铁四局参加股份公司大赛。

再此,我们预祝他们取得佳绩、再创辉煌。(段传坤)

\

上一篇:成功是踏实奋斗的结果---记一公司阜阳北站扩能工程项目部工

下一篇:行走于科研路上的技术尖兵——记股份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一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