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来自山西大同一个贫寒的单亲家庭,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于海波加盟中国中铁四局五公司,一晃7年过去,先后在五公司武(汉)(安)康二线铁路、瑞(金)赣(州)高速公路、石(家庄)武(汉)客运专线、兰(州)新(疆)铁路第二双线等项目工作,历任见习生、技术员、技术主管、工程部长等职务的于海波,于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取得国家一级建造师市政专业执业资格,他以一股子韧劲向人们传递正能量。
2011年2月就任新疆戈壁滩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哈密轨枕厂工程部长的于海波,初次接触轨枕预制,他一边查阅了很多规范和作业指导书,一边通过电话、网络等媒介向同行请教。轨枕试生产时,于海波发现轨枕铭牌字迹不清晰和定位轴下沉,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和试验人员对材质、细部构造等进行分类检测,一一排查,发现因为地区水质问题影响到产品质量,于是,轨枕厂增添了净水设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同时,于海波还通过设备厂家将铭牌打磨成圆倒角,使用钢制铆钉代替铝制铆钉,解决了试生产中发现的铭牌字迹不清晰和定位轴下沉问题。2012年轨枕厂上道审查迫在眉睫,于海波组织了内业资料组和现场技术组集体办公,完善工艺细则、内控标准等相关文件。认证期间,面对专家组的随机抽问,于海波和他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精确的回答,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三天的评审,轨枕厂成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首家通过上到审查的轨枕厂。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双块式轨枕桁架钢筋经冷轧和弯曲加工而成,尺寸误差要求±5mm,精确度要求极高。于海波带领技术人员协同质检人员用游标卡尺对每一批次半成品桁架都要进行检测。一次抽检正好遇见轨枕缓存车间的桁吊出现故障,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为了不耽误脱模线生产,于海波当即和现场队长协商,安排人力抬枕。一根双块式轨枕重约206kg(不含扣件),4个壮汉移动两根就累得喘息不止,于海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挽起袖子带头上前帮忙,其他人见了,纷纷投身搬轨枕的行列中。
哈密轨枕厂是工厂化作业,实行24小时轮班制,于海波每次抽检,一旦发现值班人员有打盹、离岗的,从不姑息。一天,他的徒弟小曾就撞上了师傅的“枪口”。刚出校门的小曾,每天上班面对频率一致的轨枕脱模台,听着“哐哧、哐哧”震耳欲聋的脱模声,盯班一站就是8小时,无疑是一种“煎熬”,时间一长,懈怠心就滋生了,偶尔溜回宿舍小轻松一下。于海波发现徒弟小曾“跷班”,把小曾叫到办公室,一边看着手中从生产车间拿来的脱模监控记录,一边询问小曾“旁站”期间轨枕脱模时间、脱模温度等问题,面对师傅的“百般刁难”,小曾憋红了脸,顿生惭愧,拿着师傅毫不客气开具的罚款单,去财务部交了款,此后,再也没有“翘班”。
解决过瑞赣高速公路峡山高架桥薄壁高墩施工,20米小箱梁预制,无砟轨道底座板挤塑板空鼓、偏位、滑动层起鼓等一个个技术难题的于海波,却不能解答怀孕在身的妻子的问题:“什么时候回家看她?”他说:“小孩难养,我要在宝宝出生前为他攒够奶粉钱。”一句话,引得话筒那边的妻子传来了咯咯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