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速写新闻阅读

“技术新锐”扎根一线创效益 ——记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毛龙

稿件来源:二公司发布日期:2017-12-12 11:40:26

毛龙同志,2014年毕业于河海大学研究生学院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共青团员,现任中铁四局二公司盐铁路工程站前Ⅷ标项目经理部四分部工程部长。

毛龙同志毕业后参加工作仅3年,但先后参加2个“高新尖”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撰写科技论文6余篇,发表国际EI级、SCI级论文各一篇;主编省部级工法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他带领的技术团队曾荣获公司、局、安徽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并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先后被中铁四局、中国中铁评为“青年岗位能手”。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踏实深入施工一线,勤吃苦、不言累,充分结合自身丰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在工作中成长,在实践中再学习,以能力创造效益,为促进项目的施工生产和盈利贡献力量,为新一代工程技术人员树立了努力学习勇于争先的好榜样。

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毛龙同志踏实扎根在施工一线,勤于提升业务能力,争当技术骨干,以能力创造效益,以奉献实现人生价值。说起石济黄河公铁两用桥和盐城新洋港斜拉桥,毛龙满怀自豪,因为她们不仅是目前国内在建的为数不多的桥梁“高新尖”项目,更是毛龙同志成长的地方。“高新尖”项目施工难度大,施工措施复杂,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及施工成本皆面临相当压力。该同志积极参与主桥施组方案的设计与编制、临时结构检算、变更索赔等方面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

2015年-2016年,参与主桥《石济黄河桥-619号主墩深水基础复杂地质条件超大型双壁钢围堰施工方案》优化设计,成功实现双壁钢围堰施工节段减少、施工工期缩短等效益;参与《石济黄河桥-铁路54m现浇简支梁专项施工方案》的方案设计与组织编制,提出梁柱式支架装配化施工、模块化拆除、预制应力条形基础等技术并顺利实施,从技术上保证了如期低耗高质量完成相关施工任务;深度参与《石济黄河桥Ⅰ类变更》的组织实施与文件编写工作,深入挖掘变更索赔事项,潜心研究变更索赔技巧,仔细分析,据理力争,成功地维护了项目部的利益,仅个人单独挖掘变更事项涉及变更金额达6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变更效益,并为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变更索赔工作经验。

作为公司BIM技术应用拓展人,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毛龙理清思路,紧紧把握施工信息化发展方向,刻苦学习Tekla、Revit、Catia及其他BIM应用类软件,大胆创新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技术路线。结合石济黄河大桥项目成功应用基于Tekla Structures的BIM技术实现工程量清单自动统计与输出,大型临建工程自动计量、三维展示、施工方案对比等创新功能,成功探索了BIM技术在施工实践中的应用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公司在BIM技术应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工作中,他刻苦专研,生活中的他道德品质高尚,思想觉悟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他深刻认识到: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积极参与到项目部组织的各项团体活动及志愿者活动中。在志愿者活动中,他依然保持着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态度,行动及想法永远都是走在最前列。在徐盐铁路经理部由党政工团联合组织开展的一项全员爱心公益性活动,以“自觉、自愿、奉献”为活动准则、以“力量有限、爱心无限”为活动口号、以鼓励每人每天奉献壹圆钱的爱心形式,积少成多,汇聚成爱的河流而开展的“壹圆公益金”活动中,毛龙同志热烈响应项目部的号召并积极参与,每天献出自己的一份真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盐城及周边地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士、贫困学生等特殊人群。不仅如此,他还热心帮助身边其他有困难的员工,总是能考虑他人之多,考虑自己之少,是同事们心目中的好同事,领导心目中的好员工。用他自己的话说“志愿者活动就是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同事们有了难处,也都愿意跟他说,他总是挺身而出,全力以赴。从他的所做,所闻,所想也让大家看到他把志愿者行动成为了一种习惯,他的举措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凝聚和带动着项目部员工自觉履行“发展自我、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不断的提升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使部分困难员工家庭,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关爱、帮助,推动营造企业大家庭和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推动创造让困难员工安心工作生活环境,助推施工生产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背负荣誉就意味着背负责任,年轻人就要全身心付出,没有付出哪有回报?毛龙同志踏实工作、灵活创新、思维清晰、注重细节。毛龙同志以身作则,感染鼓舞工程部一群年轻人秉承开拓创新和务实进取的精神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以技术创新促进施工革新,以优化方案创造效益,取得多项令同行瞩目的业绩。

一路走来,些许风雨,些许彩虹。工程技术领域或许没有巅峰,只有负重前行,只有扎根基层,扎根一线,才能成就梦想,铸就明天的霓彩。

上一篇: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独当一面的“内行人” ——记局十

下一篇:争做东海之滨勇于创新的弄潮儿 ——记二公司台州湾大桥项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