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速写新闻阅读

一路走来 ——记二公司石济铁路历城制梁场优秀青年总工狄鹏

稿件来源:二公司发布日期:2017-01-06 16:10:22

俗话说,好女不嫁工程男。偏偏有这样一群小伙子,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留在大城市过着更为优越的生活,“以天为庐地为席”,义无反顾地投身铁路建设事业。或许有人说他们傻,就拿那么点工资,为何还跑去当“山顶洞人”;也或许有人打心底还瞧不上他们,感觉他们都是又土又木地笨脑袋。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

狄鹏,男,汉族, 200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二公司石济铁路历城制梁场总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太中银铁路、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石济客专等项目担任技术管理工作,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狄鹏同志立足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他虚心学习、积极钻研、开拓创新,在公司、局组织的QC及工法科技攻关中多次取得良好成绩,是一位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在工作的9年里,他几年如一日,在工作岗位上都能尽职尽责,一方面积极向老同志虚心请教,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创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将他的满腔热情完全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艰苦的努力,务实的工作,很快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勤奋好学 坚韧执着

曾经的稚气少年,守得十年寒窗,来到位于黄土高原的太中银铁路项目经理部,出身农村的他很快适应了工地生活,为了尽早掌握施工知识,能够独挡一面,白天顶烈日在工地学习现场施工,晚上回来翻书本、看图纸、查资料。刚毕业的他对图纸上的“条条线线”转化为现场的钢筋混凝土理解程度还比较差,特别是当时正在施工的23跨48m现浇简支箱梁,为了更直观的将图纸呈现于现场,他拿着图纸进入到箱梁箱室,一根一根钢筋的对,一个一个尺寸的量,哪种型号的钢筋放于哪个位置,“图-实体-图”这样来回转换,直至对整个箱梁结构了然于胸。对于不明白的地方,他虚心向现场工人师傅进行请教,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说:“小伙子拿着图纸在箱梁里一呆就是一天,我看着心疼,想尽快教会他,让他也少受点罪。”实不知他是乐在其中,并且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去工地必带的“三件套”—笔、尺、图纸。

不断的学习,带来了不断的进步,狄鹏同志勤奋好学、坚韧执着、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工作作风使其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得到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并获太中银铁路建设“二等功”;他积极乐观、不怕吃苦的工作态度,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时经理部领导常说的一句话:“安排他的工作我放心!”

勇于担当 甘于吃苦

参加工作以来,狄鹏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勇于担当,甘于吃苦作为自己的准则,把工作作风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求实、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在工作中,他始终保持了端正的工作态度,严守工作纪律,树立了不骄不躁、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工地现场工作,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做到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的开展工作。

狄鹏同志于2009年2月调入石武铁路客运专线,任技术主管,负责所在分部12km,3152根钻孔桩,368个墩台身和2联连续梁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当时下部结构工期仅仅只有10个月的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技术人员极度紧张,且大部分又是实习生、见习生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重任。此时的狄鹏勇于挑起了这个重担,白天旁站,晚上做资料,加班至晚上12点已经成了他的“必修课”,并且潜下心来,深入总结,编制了钻孔桩、承台、墩身施工控制要点、工序流程控制卡片,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心得体会,使一批见习生、实习生很快掌握了现场施工监控内容。在狄鹏同志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技术员内部进行了比进度、比质量的活动,看谁灌的桩多,看谁灌的Ⅰ类桩多。在所有技术人员的努力下,3152根桩于2009年9月全部完成,下部结构于当年12月全部完成,合格率达100%,成为中铁四局石武铁路客运专线8个分部中第一完成下部结构且质量控制最好的分部。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上部结构采用的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这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当时分部所有人员均为接触过,此时狄鹏同志更是迎难而上,以积极的态度去研究布板软件,学习CPⅢ的测量、底座板的施工、轨道板的精调、CA砂浆的灌注的知识,当时经理部离施工现场比较远,对于现场技术控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此时狄鹏主动请缨,带领几个技术员吃住于现场,使现场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创造了单工天精调65块板的良好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狄鹏同志勇于担当、甘于吃苦的工作作风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连续九次获经理部 “工地之星”,并被公司评为“优秀工程技术人员”。

刻苦钻研 开拓创新

太中银铁路永宁黄河特大桥是国内铁路桥梁设计中首次应用的下承式单跨96m大跨度钢桁梁,单根杆件最大起重量20吨,单孔钢梁重884吨,钢桁梁悬拼架设施工中结构体系多次转换,施工阶段与成桥阶段杆件应力变化大,甚至发生逆转,桁梁前端扰度大,上墩困难,钢桁梁悬拼架设施工中线型控制等均是此桥施工控制的重难点,科技水平含量高,难度大。刚参加工作的他被选入科技攻关小组,参与96m大跨度钢桁梁拼装科技攻关,压力与重担顿时增加了很多,为更快的进入科研工作状态,除要完成日常的技术工作外,他更是加班加点进行“充电”,查阅科技文献50余篇,提出解决问题的个人观点,收集现场原始资料,参与编制的《黄河深水流凌条件下多跨96m整体节点钢桁梁施工技术研究》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工程甬江左线特大桥主桥是我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首次采用468米跨度钢—箱混合梁斜拉桥,也是中铁四局桥梁建设史上最大规模的铁路斜拉桥。其中超长大孔径钻孔桩、超大超深基坑、钢—混结合段、索塔整体钢锚箱、钢-混斜拉桥线型控制等技术创新点科技含量高。该桥水上、高空施工频繁,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负责主桥技术工作的狄鹏重任在肩,从一踏进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三分部,便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深知主桥技术工作的重要性,24根直径3.0米,钻孔深度达140米的钻孔桩,哪根桩也不能出现一丁点的质量问题。为此,他积极发挥主动性,树立了扎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真正做到了干中学,学中干,“工地—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成了他的全部,特别是单桩混凝土达1000余方的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他更是全过程旁站,在钻机平台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直至灌注完成。

为解决主桥施工技术难题,狄鹏积极参与科技攻关活动,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白天在现场监督,晚上翻看图纸、查阅文献,参与研制的《大直径钢护筒步进式导向架》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直径3.2米、长36.8米钢护筒安装定位难、垂直度不易控制的难题;单桩钢筋笼自重达110余吨,长度达134米,为解决单桩钢筋自重大、对位精度难的技术问题,参与研制的《大直径超长钻孔桩钢筋笼自由吊挂式打梢系统》,成功解决了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难题。

狄鹏同志自从负责主桥技术工作以来,为了保证技术的可行性,他整天“泡”在工作上,以踏实、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懂的地方善于学习,已懂的地方精益求精。为优化施工技术,保证现场施工有序进行,加班加点那是家常便饭,更是为了优化主桥P6#承台施工方案,每次都加班至深夜一二点钟,前后改动10余次,为项目节省施工成本100余万元。

甬江左线特大桥主桥24根直径3.0米的超大超深钻孔桩于2011年8月顺利完成,6300余方混凝土的P6#承台于2012年6月11日浇筑完成,这与狄鹏同志的严谨务实、刻苦钻研密不可分,其主责的《超长大直径钻孔桩成孔控制》、《超长大直径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控制》QC课题荣获局“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优秀QC成果一等奖”、“最佳演示文档制作奖”和“最佳发表奖”,编制的《复杂地质条件超长大直径钻孔桩成孔施工工法》被评为企业级工法,个人被公司评为“优秀工程技术人员”。

狄鹏同志作为二公司优秀青年技术人员的代表,如今转战齐鲁大地,在全局在山东区域唯一高新尖项目石济客专,担任历城制梁场总工程师。在艰苦的施工环境中继续磨炼着他的意志,用勤奋好学、坚韧执着的态度挑战着人生目标,在勇于担当、甘于吃苦的作风下书写着他人生的坐标,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在宁静致远中勾勒着他厚积薄发的人生轨迹。

上一篇:做一名幸福的传递者——记淮南项目投资公司团委书记谢春辉

下一篇:青春在磨砺中闪光——记第三届“中铁四局杰出青年”胡晓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