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调研交流新闻阅读

基层团组织写与做和创与评之关系

稿件来源:发布日期:2015-11-18 16:46:09

基层团组织写与做和创与评之关系

建筑公司洪炜

日前,我有幸参加到建筑公司下半年项目综合检查组当中,对目前公司的在建项目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与此同时,在对项目团组织的检查当中我发现,想要在当前形势下,正确地处理好团组织建设与施工生产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从“写、做、创、评”四者抓起。

写,有助于提高团组织工作的号召力和学习力

在此次检查中我发现,由于施工生产带来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巨大压力,导致基层较多的团组织干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自身开展的工作进行充分地记录和计划,更谈不上深度地宣传和深刻地总结。虽然在我们看来。虽然这种困境能够注释为一种客观实际的无奈,然而,我认为想要系统、扎实地开展团建工作,首先就必须处理好“写”这层关系。

第一,写,有助于提高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如魏文帝曹丕所言,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如何将团组织工作开展有理、有据、有效、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就必须先从语言文字上将其规划开来。为什么要开展工作,如何开展工作,工作带来的效果如何,都需要我们详实地记录。如施工生产一样,任何一道工序都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否则仅仅凭经验,凭走到哪儿算哪儿的侥幸,带来的不仅是质量和安全上的疏漏甚至是危险,同时也难以避免事倍功半、空耗财力的恶性循环。

写,有助于在活动开展之前作出精细的计算,同时也有助于参与工作和活动的个体增强对团组织工作的了解和共鸣能力。“使知之”方可“使由之”,只有充分地说明和规划,才有可能着增加个体对团组织的认识,从而作为一个具有“准备响应力”的个体,对事件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准备响应力”我想可以解释为,在有所通知、预告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思考,从而对事件产生理性反应的能力。正如团组织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没有预案,而只是单纯地组织,带来的仅仅是活动中的“即时反应力”,大多是感性的、盲目的,甚至可能是抵触的、消极的。

因此,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储备足够的“准备响应力”,无疑使得参与活动的青年个体对其有了解、有思考,进而有意见、有建议,促进工作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提高了个体参与活动的主观兴趣和客观准备。那么在工作完成之后,针对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相对可靠的“准备响应力”,也应该有一个详实的记录。工作开展的优势、效果在哪里,个体对于工作的反应是什么,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都是我们必须把握的。正因为有了这种把握,才能使好的工作方法、活动形式广泛地流传开来,互相学习、交流,与此同时深化对青年个体的认识和了解,以贴近、靠近、亲近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带动青年响应团组织工作、开展团组织工作的信心和兴趣。那么等到一段时间的工作汇集成一本系统的文字,显然有助于团组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少走弯路,是有所裨益的。

做,有助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促进团组织工作量变到质变

显然,之前的计划是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的,基于建筑施工单位不断流动的特点,并不是所有之前经过实践的计划都依然可行。那么,不断实践首先是将理论付诸行动的途径,其次更有助于发现理论当中偏差的地方,从而做出积极的整改,促使感性认识的积累和理性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扎实地开展工作,是突破“光说不练”藩篱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充实团组织系统工作内容和树立团组织威信的重要手段。

在此次项目检查当中,有部分团组织干部是等到工作结束才将工作过程记录到工作手册上去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些不妥的。因为活动当中有很多不可预见性的事件发生,比如天气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等,过早地将记录完成往往并非详实地将工作开展情况记录下来,通常只是想象中“万无一失的完美”,一旦工作中有什么瑕疵,就忽略过去而不加以记录,显然相当于这次活动没有开展完,下次活动开展依然没有注意这次的突发事件。

与此同时,在基层部分团干之间,还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认识不够。有一部分团干部是“新手”,仅认为开展好导师带徒活动就已经是团组织活动的全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开展青年安全讲座、带领青年开展体育活动,都被他们忽略,进而产生不知道做什么的好的尴尬局面。在这里可以套用一句玩笑话,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你们针对青年开展的任何有助于青年成长成才,有助于青年身心健康,有助于青年立足企业、奉献企业的工作和活动都是你们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你们的成绩和经验。只要不断以青年为根本立足点,以企业为依托,以现场为基础,多思考、勤实践,一定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方法。

创,有助于增强团组织的荣誉感和进取心

2009年,建筑公司沈阳南华项目团组织由于工作出色,被评为安徽省青年文明号,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喜悦和收获。然而,能否正确处理创建成功之后所产生的各项关系,是进一步增强团组织荣誉感和进取心的重要条件,甚至比创建本身更加重要。

俗话说,“打江山易坐江山难”。针对部分青年文明号集体“号牌到手,创建到头”的现状,上级团组织不断提出要求,希望每个青年文明号集体在获得荣誉之后,要继续扎实地开展工作,保证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夺得了创建荣誉之后,如何进一步打好“长治久安”这场仗,需要我们一如既往的耐心和责任心。创建活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出成绩,而创建荣誉的保持更不是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如果仅仅为了创而创,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恒道”一样。仅仅将创建活动停留在获得号牌这个层次上,就已经失去了创建的资格,也失去了创建的信仰。

因此,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奋进的青年集体所应该做的并不只是局限在某个奖项,某个号牌之上,我们应该看见的是它们背后的东西——团员青年亟待满足和增强的企业荣誉感和进取心。如何充分运用各项先进集体的创建荣誉充分激发团员青年扎根企业、奉献企业的决心和信心,是当前,我坚信也将是团组织工作的一个永恒话题。与此同时,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也充分证明了开展团组织创建工作并非一旦之功:“科学发展上水平”,在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最直接的诠释就是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施工安全质量系数的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青年强则企业强”,如果各级团组织都能够保持创建的姿态,但并不过分苛求创建的结果,时刻保持创建的标准,那么号牌自会在心中。对一个充满活力、水平素质很高的团集体来说,时刻保持着的荣誉感和进取心,是比什么号、什么牌都更可宝贵的财富。

评,有助于团组织工作和自省能力的不断提高

既然“写、做、创”都业已齐全,那么团组织工作的评定自然是一个循环的终结。这个终结依托的基础是前三者,然而这一环节又必将指导下一轮“写、做、创”工作的具体走向。针对前一阶段的总结性评论,同时也是为下一阶段各项工作指明要点。评论的结果暂不谈论,我想在这里主要讨论一下评论的受众反应问题。

首先是他评。这里所指的他评是上级组织,包括团组织在内的系列机构对某阶段团组织工作提出的评议。往往就重视程度而言,他评内容中所指出的优点、缺点、问题等相应地获得的反应最快,最具体的形式就是对他评所提出的整改意见给予迅速的回馈,进而迅速落实整改。因此我们相信,对各级团组织作出客观、公正的他评,有助于此级组织最快速度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优势,迅速整改缺陷,继续发扬优势。经过详细检查和认真分析之后,给予团组织的评审意见最直接地作用为团组织工作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评还涵盖自评这项内容。相较他评而言,自评的范围、力度和重视程度,我认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往往团组织工作继续开展的标杆都是瞄准他评进行,即便涵盖部分的自评内容,也比较容易忽视组织内部受众的集体反应。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被忽视的自评内容,大多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但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往往从细节出发,更好地听取自评中的细致意见,不仅有利于工作更趋完美地开展,还有利于形成广开言路、百花齐放的内部舆论氛围,提升团组织的工作能力自不待言,形成团组织自省习惯和浓厚、友好的批评氛围。

以上就是我针对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中,所需要重视的四种关系的讨论,希望这些浅陋的表述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群策群力地促进团组织工作又快又好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上一篇:五公司2010年青年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下一篇:北京分公司团委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