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局团委陈燕
近年来,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施工企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产权制度、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结构等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以往以政治属性为主,兼顾经济特点的企业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要在新形势下有效推动共青团工作,必须要有科学的思路和举措,必须要对工作的形势、目标、对象、机制、要求、资源、载体、方法、现状及原因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推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本人结合实际工作,浅谈几点对推动建筑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一、把准方向,有的放矢
企业是典型的经济组织,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围绕生产经营、改革管理,调动和凝聚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在服务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青年技能,教育引领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与企业同成长;企业团组织还肩负着企业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党政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带领青年发挥生产营销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企业培养后备干部的职能。然而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层级、不同环境下的团干部对其所在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要达成的目标并不持有完全一致的认识。以往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服务企业、服务青年”来设置,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这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的要求,这是国有施工企业共青团组织为适应新形势和环境的需要,在保有政治属性的前提下,向经济属性倾斜的重点体现。这项工作具有显著的探索性,没有前人可借鉴,因此也缺乏具体可量化的指标,致使各级、各单位团组织在“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的探索程度上可深可浅,在具体功用的显现上可实可虚。加之不同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转型阶段,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具体工作机制、对象、资源的不同,分管领导的要求不同,团干部较快的梯队转换速度(一般为二到三年),团的作用发挥和影响力的不同,团干部自身期望值和努力程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共青团在具体目标的设置上也呈现出差别性和不确定性,致使每一个正在实施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团干部处在一种具体目标不够明朗、灵活性和创造空间较大的局面之中。因此,企业团干部常有“第一年探索,第二年干事,第三年出成果”的普遍认识。比如,过去团的工作标准主要是“看规模、重声势”,但现在必须向“看服务、重效益”转变;过去看团是否有凝聚力、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报纸上、团干部自身的宣传上,而现在的标准是看团否能真正深入到最广大青年的内心。所以要想推动企业团的工作,首先要在分析形势、需求和条件的基础上,制定清晰合理的目标,才能把准推动力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此乃推动之源。
二、善用路径,事半功倍
企业共青团工作经常被称为“一无权,二无钱,三无人”,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企业共青团工作资源之少的特点,也正是这种“少”,迫使团干部们想方设法,巧建路径,争取资源,谋求作为。这里所说的路径其实就是指对工作机制的把握和方法的运用。在当前企业团干部兼职比例增高、从事团的精力相对减少的形势下,更要突出善用路径的意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进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坚持的第一个路径是:必须坚持走党建带团建的道路。这是共青团存在的根本要求,也是共青团发展的政治保障;其二是抓牢基层。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这是共青团切实发挥作用的最根本要求;三是调研先行。要准确把握企业需求和青年在当地当下的特征,找好服务企业与服务青年之间的切入点;四是增强合力。要与企业人力资源部、企业文化部、工会、生产、安全、技术等部门以及地方团委加强合作,借用资源,增强工作效果,扩大影响面;五是灵活推进。施工生产任务繁重,紧张复杂,团要开展工作和活动必须根据实际,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才能不与生产冲突,才能得到党政认可;六是打造品牌。建筑业最基层的组织是工程项目部,其团组织结合施工生产经常开展的青年文明号工程创建等青字号活动已经形成了团的品牌,要不惜余力,善于利用和推进这些品牌。七是典型示范。必须要注重选树、培养青年先进,发掘其品质动因和典型性,发挥示范的辐射力量和激励效应,达到教育引领青年、增加企业知名度的双重效果;八是与时俱进。要在尊重和继承好的工作格局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在本质上坚持,在方式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这是团组织适应环境和青年思想变化,增强内在活力的必然要求。此乃推动之路。
三、选好载体,重点突破
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是共青团的“两个轮子”,二者必须一起转,才能有效推动共青团工作。在抓好组织建设的同时,合适的活动载体是体现共青团能否发挥作用,展示作为的重要法宝。施工企业向来具有环境条件艰苦、高度分散流动、安全控制难度高、劳动强度大等特点。该企业的青年绝大多数分布在最基层的工程项目部。多年来,施工企业共青团在开展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创建、导师带徒、青年技能大赛、青年安全生产监督岗(示范岗)、青年创新创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企业文化的建设,实现“青年员工与企业共成长”是施工企业共青团活动载体中必须包含的首要也是重要内容;围绕施工生产安全、质量、工期、环保、节能、降耗、效益等目标的实现,提升青年技能和素质,增强青年竞争和团队意识,发挥青年作用是共青团开展活动的根本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注重青年群体的身心特点、采用青年喜欢的方式,顺应青年的心愿是共青团开展活动必须体现的青年特色。这是选择和设计活动载体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但是基于各级团干部工作权重不同和力量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扬长补短,在重点活动的策划、实施上集中力量,寻求突破,形成较强的影响力,使活动载体的成效转化为组织建设的成果,使团的长效机制建设得到切实推进。此乃推动之本。
四、建好梯队,持续推进
“政策定好之后,关键就在于干部”,团干部是能否开展好团的工作的关键力量。目前,大型国有施企业团干部配备情况如下:一般分为四级:股份(总)公司级、集团公司级、子分公司级、工程项目级。这四级的团干部中,前二者偏重于研究管理层,后二者偏重于执行操作层,前二者一般为专职,子分公司级视规模大小专兼职并存,有一定的工作力量和资源,专职团干部比例最大的也在这一级,执行最终端的工程项目部基本都是兼职。无论是从确保工作落实的效果,还是从基层团干力量薄弱的现状来看,我们都必须“胸怀全局”而“目光朝下”,必须坚持把基层团干的培养锻炼和作用发挥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他们是与广大基层团员青年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团干部群体,是实践中最富朝气、最具首创精神的先进青年群体,是共青团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从团的工作对年龄的要求上来看,团干部特别是施工企业基层团干部的输出频率非常迅速。由于近年来国家基础建设投资的大幅增长,施工企业生产规模的迅猛扩张,人力资源紧张,对基层团干部的配备也带来明显冲击。子分公司级团干部应急抽调到工程项目、或被合并或兼职其他工作的屡见不鲜,对子分公司团干部梯队建设带来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工程建设的项目化属性以及工程建设的短平快趋势(一个项目从组建、磨合、成熟到解散,短则半年,多则三四年),使工程项目团组织常建常新,团干部梯队建设效果难以保证,直接制约着企业团的工作效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推动企业共青团工作,基层团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是重要支撑。企业共青团研究管理层首先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集中更多精力和资源,优化基层工作环境,加强具体指导和协调;其次团组织的班子成员要吸纳最能代表企业生产经营、改革管理特点的青年代表,如青年技术、管理骨干,青年技师等。此外,据调查,农民工占施工企业总人数的80%,农民工中的青年比例约50%,所以,企业还应探索农民工团干部的配备和使用。总之,只有根据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要求,合理建设团干部队伍,为团组织各项职能的实现提供基础的组织保证,企业共青团才不至于被边缘化,才能实现持续蓬勃发展。此乃推动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