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带徒培育人才 团组织展现作为
——四公司导师带徒活动经验及做法
自2000年开始,四公司已连续9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堪称企业发展骨干和中坚力量的青年人才,受到了公司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青年员工的一致好评和普遍欢迎。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公司各级领导对导师带徒活动极为重视,在政策、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公司主要领导在公司“三会”、领导干部会等大型会议上多次强调:导师带徒活动是引导新员工扎根企业、促进新员工尽快成才的有效途径,基层党政领导要主动过问,团组织要抓好过程控制,师徒双方要密切配合,要把师带徒活动开展得更深入细致、更扎实有效,为培养更多优秀紧缺人才、提升青工队伍整体素质发挥更大作用。公司领导在基层单位检查工作时,经常找师徒谈心,了解新员工工作、生活情况,并勉励师徒要用心教、用心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各自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实现双赢。公司党委将导师带徒工作列为党群工作年终大检查的重要内容,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基层单位党群工作综合评比的一项内容。公司行政在总经理奖励基金中对导师带徒奖励单独列项,2006年以来三年共计奖励382500元。
公司成立了导师带徒活动领导小组,公司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三总师担任副组长,公司团委书记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员。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师徒合同的最终审定和考核评比、表彰奖励等重大事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师徒合同的初步审定,并做好对本系统师徒的督促、指导、检查和考核工作。在活动制度建设上,公司团委制定了《导师带徒活动实施规范》,对师徒的配对、合同的签订与解除、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师徒的考核与奖惩等各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使活动开展做到了统一规范、精细有序。
二、精心组织,深入开展。从横向来说,导师带徒活动涉及面广,部门交错、人员众多,是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一项工作;从纵向而言,它又具有周期长、不可控性强(工程完工、人员调动等导致师徒分离)的特点,需要在开展过程中持久跟踪、适时调控。作为活动主责部门,公司团委积极应对,主动介入,超前规划,全程指导,把好“五关”。
1、把好师徒选配关:新员工报到后,公司团委立即下发活动通知,安排各单位按照专业对口、师徒自愿的原则,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标准为其挑选师傅。各单位申报师徒对子完毕后,公司团委及时与相关部门及公司领导商议沟通,对每一对师徒进行仔细审定,对于其中不合适的与基层单位协商调整,最终以文件形式在全公司公布师徒名单,确保新员工合同签订率达到100%。
2、把好师徒职责关:结合师徒所学专业、从事岗位、工作经历等实际情况和所在单位工程特点制定明确、细致的师徒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求师傅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带,关心徒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徒弟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两方面学,学习师傅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
3、把好教学实施关:根据合同责任目标书,师傅坚持“缺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传、帮、带”。徒弟坚持“学中干,干中学”,认真做好笔记,深入工地现场,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4、把好管理服务关:在涉及师徒工作调动时,公司相关部门尽量坚持做到“同走同留”,确实由于工作需要而拆散的,由所在单位上报公司活动领导小组备案,及时做好师徒更换、解除工作。团组织还从思想引导、意识培育入手,大力开展形势任务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帮助新员工牢固树立爱企爱岗思想,快速融入企业,找准前进方向。
5、把好检查评比关:加大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检查、指导力度,对于合同期满的师徒分理论测试和实践操作两部分进行考核鉴定,并按照相关文件予以评比表彰。2007年,公司导师带徒活动领导小组历时一个多月对全公司各单位导师带徒活动开展情况及其成效逐个进行检查,通过笔试与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115对完成合同履行任务的师徒进行了全面考核。
三、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根据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公司团委在广泛征求基层党政工团组织及广大青年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对活动实施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在退转军人、协议生以及换岗的青工中积极开展此项活动,不断拓展活动范围,扩大有效覆盖。要求师傅每个月至少要上一次专业技术课,要派任务、压担子,列计划、定重点,教方法、传经验,提问题、解疑惑;每周至少要找徒弟正式谈心一次,不仅要做良师,也要做益友。此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和加强:
1、季度通报。各单位在每个季度末对各对师徒进行考评,由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室负责人对师徒进行民主测评打分,根据师徒得分情况评定等级、排定名次。一些单位还专门召开师徒考评会议,在会上现场打分。公司团委将各单位考评结果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并评选季度优秀师徒予以表彰奖励。
2、统一考核。为了杜绝以往师徒考核过程中自下而上推荐凭主观印象、个别领导说了算的现象,公司团委分类制定出工程、物资、试验、财会、政工等系统等徒弟的考核标准。对照统一的标准并结合每月、每周的授课与谈心落实情况,对所有完成合同履行任务的师徒进行严格考核和最终评审。
3、双重奖励。改变过去由公司单一进行一次性奖励的模式,实行基层单位内部奖励与公司统一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基层单位对于季度考评优秀的师徒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优先考虑提拔、入党、评先、奖金分配、提供培训机会等。
4、末位淘汰。在师徒合同期满考核中亮出红黄牌,按照10%的比例将考核成绩排名靠后的师徒评定为“不合格”,并给予徒弟延期定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
四、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定期检查、督促、考评师傅履行职责和徒弟学习实践情况,切实解决新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并经常找他们谈心,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各单位团组织利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邀请往期师徒介绍自己的带徒心得和成长经历,加强师徒之间的交流沟通,促使全体青工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专家师傅学习。
一是公开举行合同签订仪式,明确师徒关系和目标任务,单位党政领导压担子、提要求,师徒代表表态发言,并在生产交班会、党团员大会上着力宣传导师带徒活动的重要意义和职责要求;二是及时把公司相关文件给领导班子和师徒传阅,并在宣传栏张贴公布,接受全体职工的广泛监督,从而营造出“职工人人知晓、师徒个个重视”的良好氛围;三是利用局团委开展“明星师徒”评选活动等重要契机,积极选树言传身教、勤学苦练、教学相长、互利双赢的明星师徒,及时总结活动中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并利用团刊、网络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使全公司上下对导师带徒活动的关注程度、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广大员工切实认识到导师带徒活动是促进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适应岗位需求的“高速路”,是培养现场急需人才、造就一线业务骨干的“快车道”,是服务学习型企业创建、推动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实施的“直达车”。
五、服务成才,成效显著。实践证明:导师带徒活动有利于师傅加强本职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徒弟尽快适应岗位,提高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于师于徒双促进;有利于团组织锻炼能力,扩大影响,提高地位,有利于企业加快人才培养周期,缓解人力资源紧张压力,于企于团皆受益。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不少徒弟在师傅的精心教导下,经过合同期内的学习和实践,快速成长为思想上积极进取、谦虚好学,工作上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作风上扎实过硬、吃苦耐劳的后起之秀,“学技术、练本领、赶先进、当典型”成为全体青工的共识,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生产一线紧缺和企业发展急需的青年人才,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为推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