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基层青年思想教育的载体
四公司许乃见
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在基层基本上是通过理论式的教育完成的。这种理论式的教育,在调查中显示,每年能够进行的次数也是有限的。其原因,是基层的项目部工期紧、任务重,一切都要围绕生产、服务生产,在保证这个大局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其它的事项。而这为数不多的其它事项中,团的教育能够占用的时间或者次数是很少的。那么,面对现实的情况,以什么作为载体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是基层团组织也是我们企业所有团的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以施工生产为载体,加强团的思想教育
1、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以施工生产的现场教育取代教条式的理论教育。团员从年龄上讲都较年轻,思想基本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是团的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项目部一般都是以施工生产为中心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进行团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就需要团的工作在体制上要有创新,对团员的思想教育,不单单是停留在理论上,更多的要以施工生产的现场或是围绕施工生产对团员进行教育。比如,要对团员青年进行安全教育,通常是安质部长或是分管安质部的领导在会议室或是办公室进行理论的说教。如果这种理论式的说教,能够放在施工生产的现场,现场进行教育、指导,不仅可以对团员青年的安全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施工生产知识。
2、以施工生产良好的环境秩序,加强团员的素质建设。人都是生活在环境中,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环境对人的思维与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思维还不成熟的年轻人,更是如此。可以说,施工生产现场的环境对身处其中的团员的作用是直接的。团员处在这个大环境中,他会自觉不自觉地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变化。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不文明的人变得文明起来,而一个差的环境也能让一个文明的人变得不再文明。当我们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的时候,环境当中的所有人都很遵守环境的保护与秩序,每一个人都在用心维护着身边的环境。那么当我们走进这样一个环境的时候,大脑中自然会产生一种思维,约束我们的行为,从而融入到环境中。相反,如果一个乱糟糟的环境,即使文明的人走进去,他只是在开始的时候保持着他内心的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对思维的潜移默化,他也会丢弃自己本身具有的文明,融入这个乱糟糟的环境。这也就是环境作用于人、人在环境中被作用的道理。
二、以户外宣传为载体,加强团的思想教育
项目经理部走到哪里都会把企业的标志带到哪里,也把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带到哪里。项目部是企业对外宣传最直接、最有效的前沿阵地,也是和外界频繁交流、合作的通道。鉴于此,企业应把项目部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项目部的宣传通常是通过图书、画册、宣传资料、橱窗、宣传牌、条幅、墙体、施工现场等等进行的,这种宣传基本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主,往往也会出现党建的内容,但团的建设、教育的内容则很少见到。
团的教育、建设需要转型,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理论式的教育,代之以固定的场所、变动的内容来加强团员的思想教育。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可以专门为团员教育设置一块阵地,供团员学习、交流与活动。笔者在这次走过的四公司北方片区16个项目部中,只有天津海滨大道经理部开辟了团建园地。
三、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加强团的思想教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传承,是企业精神、理念、生活、工作载体等等和企业有关的活动的综合体现,凝聚而成的结晶。在企业文化反映企业活动的过程中,以其自身强大的魅力,吸引着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当然,也包括团员青年。
团员有着火热的激情,但思想还处于转型期。这种转型,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合理引导,使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来,使其思想和企业文化的精髓保持一致。
这样当企业向前发展的时候,企业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那么团员的思想教育,也会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而随之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没有声音、没有引导、没有传承的情况下进行的,是随着企业文化而变化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意识行为。
当团员思想融入企业文化的时候,既有助于自身建设,也有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团员的朝气蓬勃与激情四射赋予了企业文化以更加丰富、多姿多彩的面孔出现。而团员的思想教育又可以以企业文化为载体,进行自身的发展与传承。这样也就达到了企业文化与其内部一个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上一篇: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