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铁路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人才面临严重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的形势下,项目经理部领导敢于正视现实,不等、不靠、不要,积极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他们始终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把未来和希望寄托在中青年人才和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身上。首先他们认识到人才培养计划与措施的重要性,在培养计划和措施办法上狠下功夫,在培养方法和内容上作文章,在实践学习中不断探索找答案,通过有效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使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加成熟,一批见习生基本上路,部分能独立开展工作已成为施工生产中的技术骨干,个别已被项目部领导安排到重要岗位挑重担。基本缓解了张集项目经理部专业技术人才奇缺的状况,满足了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分析大中专毕业生的思想状况。
沿着崎岖的山路,风尘仆仆来到张集铁路项目部,来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工作岗位。项目部把学生带到提前准备好的宿舍。走入洁白温馨的房间,屋里摆放着新买来的单人床,新被子,统一的新柜子及全套的生活用具,院内整齐的宣传牌、欢迎大学生的横幅、彩旗飘扬的四合院,已准备好的热乎乎可口的饭菜……大学生对单位地处荒郊野外,山路崎岖,贫穷落后,杂乱等想法荡然无存了。近期张集铁路项目部对大中专毕业生见习生状况进行了分析:大中专毕业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积极健康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具有强烈学习成才和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愿望,是一支积极向上,有发展潜力,可以信任的后备军。他们到单位将近一年时间,基本了解和适应了项目的艰苦环境,能放下架子,摆正自己的位子,很少向领导提过高要求,工作中肯吃苦,并克服种种困难,工作中不计报酬,不讲得与失的先进事迹频频出现,劳动纪律和组织观念都比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的见习生说:知识能改变命运,只有讲科学、懂管理才能兴企业。他们感到在学校里学到的书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现场实际生产技术工作需求,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愿望。张集铁路项目部领导根据青年技术干部的心理特点,进行认真的沟通分析,掌握了年轻技术人员想法和需求,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积极调整大中专毕业生到单位的各种不同心态,提高认识,客观、理性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苦与乐。引导他们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一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充分认识到工程单位的固有特点,选择了工程单位就是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奉献,用自己的一生为企业做贡献,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来自各大专院校的见习生和青年技术干部思想稳定,树立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拓宽了视野。
二、认真制定见习计划,落实导师带徒协议,提高见习生专业技术水平。
张集项目部领导十分重视新分见习生见习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狠抓导师带徒协议的签订和落实。首先确定师徒关系,由见习生本人结合现场和本人的岗位实际制定出初步的年度见习计划,之后由项目总工和导师共同对见习生制定的见习计划进行反复研究推敲修改,在征得见习生本人同意后实施。项目部领导根据见习生本人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好导师,以新促老,以老带新。以导师具有的丰富经验和优势与青年的新思维、新观念不断有机组合。见习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导师会及时指出见习每个阶段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由见习生本人结合导师的指导意见,写出阶段性小结。在见习过程中导师以身作则,认真负责,把好见习的每道关,特别是对见习生所做的工作逐项进行复核,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对工作细心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对见习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在近一年的见习生活中,导师与见习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他们说:通过导师的悉心教导,使他们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见习生,由感性认识到实践认识,由浅入深,由不会动手到会动手到熟练独立工作,逐渐成为施工生产技术岗位独当一面的技术人员,导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使见习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从培训施工管理规范做起,为青年技术人员成才垫基铺路。
张集铁路项目部一方面抓住中青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理论底子薄、基础差和渴望学习的重要环节特点,采取“外请内聘自学”的办法,提高员工素质。目前各项目部都掀起了学习铁路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操作程序的热潮。自5月份开工以来,已组织各类学习班22期,培训技术人员达650人次。为了检查学习效果和激发员工学习热情,还举办了3次专项考试,对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了重奖。另一方面抓住他们急于了解现场实际的特点,采取了外请内聘专家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及时举办了各类脱产学习班,聘用了原四公司总工程师李辅民作为技术顾问,并到现场给工程技术人员上课;在四公司、六公司聘用了6名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技术指导,从兄弟单位聘请7名专家和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老工人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培训。针对见习生了解施工规范少、职责不清的薄弱环节举办了施工管理规范学习班,岗位职责学习班,使见习生明白和掌握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规范和工艺流程及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其次对项目资料不够规范和迎接局指信誉评价的需要,从当地资料馆请专家讲授内业资料的制作、整理、管理、要求、保密、使用等专业知识。在信誉评价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指内业资料管理检查评比中,张集项目内业资料齐全、填写规范、管理好多次被评为第一名,同时结合现场测量放线力量薄弱和见习生实践操作少的情况,举办测量理论实作学习班,请公司聘请的测量专家到现场传授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学习班结束后组织全项目的测量人员举行大比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为全线贯通测量复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项目部为加强青年技术人员和见习生全面了解现场、生产、管理知识,继续开办了安全施工规范、质量、管理规范、工程预算和一体化贯标学习班。强化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全面了解施工过程的规范,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心中有规范、事事有标准。为青年技术人员和见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搭舞台,压担子,实施换岗锻炼。
张集铁路项目部共有青年工程技术人员70名。其中分配的见习生36人已占工程技术人员的一半以上。为了尽快弥补张集项目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状,满足生产正常发展的需要,把经过培训的见习生放在重要的岗位去学习,去锻炼。培养他们独立操作,思考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一个岗位的技术熟练掌握后,调整到另外一个岗位去学习锻炼。经过不断地循环学习,促使他们尽快地掌握施工技术的全过程。对表现好,技术水平提高快的见习生,放到重要的岗位挑重担。张集铁路项目部始终坚持用其所长、大胆使用、放手锻炼和扶上马送一程的培养人才理念,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选拔人才。通过近一年的压担子,轮岗交换使用,放手培养,具体指导等培养办法,使张集铁路项目经理部的青年工程技术人员脱颖而出。原中心试验室主任许彦恒在建指组织的铁路施工规范知识考试中以91分获得了全线第一名,为建筑公司争争得了荣誉,为中铁四局争了光。
五、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为青年充分发挥才能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张集铁路项目部正确处理好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关系,把留住人才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多种手段并举,使荣誉、待遇、职务晋升、培训机会等向有能力、靠得住的青年配置,发挥激励青年的作用。注重有效的精神激励手段,实行荣誉激励制度,大力选树优秀典型,开展“张集十佳员工”评选活动,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员工进行公开表彰,充分体现项目部对人才价值的肯定,形成“建功立业、争先创优”的竞争氛围。同时,对施工生产一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优秀典型,以各种宣传工具积极宣传,激励大家同心同德,共同发展,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另外,项目部对青年员工采取微笑鼓励,对青年取得的成绩进行当面肯定与口头激励,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逐渐形成“优秀人才有成就感,平庸人员有压力感,不称职人员有危机感”的良性循环,使青年感受到精神激励。通过一系列激励手段,张集铁路项目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工指青年项目总工张学云放弃冬休时间带领中心试验室主任许彦恒等实验人员负责攻关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他们多次研讨配合比的试配、性能、相关技术参数等等,利用短短三个月时间,对所需的36组配合比逐一进行配制,共做合格试件达300多(组)件,经检测均能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为公司共计节约成本500多万元。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的成功,不仅大幅度节约了施工成本,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更是给青年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对耐久性混凝土的各种指标、性能、技术参数有了深入的认识,为公司在北方寒冷地区的耐久性混凝土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关心青年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队伍稳定。
张集铁路项目部的工点大多远离城市,交通闭塞难行,信息不畅,青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平时业余文体生活有些单调,不能满足青年人活泼好动和积极学习知识的需求,项目部领导了解到这种情况,及时在项目部院内安装篮球架,设立了乒乓球、羽毛球活动室,有的项目部还办起阅览室,购买了杠铃和跑步机,解决了文化体育生活单调的问题。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生活同时,另外根据中青年人思想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张集铁路项目部把中青年教育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团的工作中突出思想教育工作,把思想教育贯穿在团的各项活动中,强化思想教育的效果,并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一系列思想工作,中青年技术员工能充分感受到单位领导对他们的关心支持和爱护,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